水如何煎_水煎包的正宗做法和配方水煎包如何做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水如何煎_水煎包的正宗做法和配方水煎包如何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水药怎么煎才有效?2.水煎包的正宗做法和配方 水煎包如何做
水药怎么煎才有效?
用错误的方法煎煮水药,可能会使得药效减半,治疗徒劳无功,再昂贵的药材也是枉然。
文/黄宛
台湾人重视养生,总喜欢熬煮中药或以药材入菜,甚至药草茶饮当水喝,但对于该怎么熬煮及药材的特性,可能不是很了解,大多是民间口耳相传以「 3 碗水煮成 1 碗水」。
其实,《本草纲目》曾记载:「凡服汤药者,虽品味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质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不同药性有不同的方法,而且熬煮的器具也要慎选,以及中药材的清洗方式、药材浸泡时间长短、煎煮中药材时,加水的比例掌握、煎煮时火候的拿捏等,都是大学问。
使用砂锅、陶锅、不锈钢锅煎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煮中药器具的选择很重要,最好以砂锅、陶锅或不锈钢锅煎煮,因为这类器皿性质稳定,可保持药液的纯净,而且有受热传导均匀的优点;记得避免使用铁、铜、锡、铝等金属器具,因为这些容器金属离子较不稳定,在高温下容易于分解析出,而且容易跟药液产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性,影响药效。
熬煮前,最好先稍微以清水冲洗,减少药材上的的泥沙及灰尘,以类似洗米的方式清洗即可。
清洗完需要浸泡,这个动作会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目的是为了让药材的有效成分溶出在药液中。浸泡的水量也要注意,明代李时珍曾说:「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 因此,煎中药添加水量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最好以略高于药材 2 ~ 3 公分的冷水浸泡即可,并且切记不可使用热水浸泡,以免药材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影响药材有效成分释出。
不同的药材有其不同的浸泡时间,像是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如金银花、菊花、玫瑰、紫苏、薄荷、淡竹叶、冬桑叶、枇杷叶等,时间不宜太长,约浸泡 20 分钟左右;而根、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例如澎大海、罗汉果、红枣、莲子、枸杞子等,可浸泡 30 ~ 60 分钟。
先大火,再小火
煎煮过程的火侯控制很重要。「火侯」,是指煎煮中药材的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中医将煎药的火侯,分为「武火」与「文火」两种。
一般家庭煎煮中药材,建议选用「先武后文」的方式,意思是说,先用武火(大火)急煎,使药剂迅速煮沸,再改用文火(小火)缓煎 15 ~ 20 分钟左右,使药汤处于微沸状态,持续煎煮出药材有效成分。在熬中药汤的时候,一定要加盖,尽量使有效成分保留在汤汁里。
火侯的控制也要取决于中药材的性味与质地,一帖药约可煎煮两次,分成头煎与二煎两次煎煮。头煎以大火煮至沸腾,改小火保持微沸状态,而二煎则是头煎结束后滤出药汁,重新加入冷水至高于药材 0.5 ~ 1 公分,以大火煮至沸腾后 10 ~ 15 分钟,改小火煎煮。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方法是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这样药液才会较清澄。特别提醒,头煎后水药必须先倒出,不可直接加冷水煮二煎,以免造成药效不易溶出。
服用时,因为头煎和二煎的浓度不同,建议可将 2 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再依医师指示, 1 天分 2 ~ 3 次服用。若分为 2 次服用,药液混合后,其中 1 碗直接温热喝,另 1 碗放冰箱冷藏。冷掉的中药汤不建议放到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可能会有改变药性的问题。如果要加热,可用玻璃、陶瓷容器重新煮开、隔水加热或是放入电锅温热。
此外,还有两类常见药物的煎法,稍有不同:
◆轻辛发散药:这类药物大多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是气味芳香、容易挥发的花叶药物,含挥发油较多,所以煎药时间要短,约是头煎武火沸腾后,再文火煎 10 分钟左右,二煎则是煮沸后 5 分钟左右。
◆滋补调理药:这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滋补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所煎药的时间最长,头煎沸腾后再煮 30 ~ 60 分钟,二煎沸腾后 20 ~ 30 分钟。
饮片的特殊煎法
上述为一般熟知的煎煮方法,而中药饮片为求充分发挥药效,会采取特殊煎煮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方法,详列如下:
◆先煎:即提前煎煮 10 ~ 30 分钟,如磁石、石膏、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等矿石、贝壳、动物角甲类药物,因其质重难煎,宜打碎先煮,然后再入他药;川乌、草乌、生半夏、生附子等有毒药物,则应先煮数小时,以减低其毒性。
◆后下:就是将其他药煎好时再下,只煎 5 ~ 10 分钟,不宜久煎,以防止有效成分逸散,如薄荷、藿香、白豆蔻、砂仁等气轻力薄的芳香药物,以及取其气味而无需久煎或不耐久煎者,如大黄、钩藤等。
◆包煎:即将粉末、带毛或过于细小的药物用纱布将其包好,再入锅内煎者,以防煎后药液混浊或服药时 *** 咽喉,如青黛、海金沙、滑石、蒲黄、旋覆花、车前子等。
◆另煎:某些贵重药如冬虫夏草、藏红花、人参、西洋参等,为使充分发挥药效,并防止被其他药材吸附,可另煎服用。
◆烊化:又称溶化,一些久煎易黏锅煮焦,且易附着其他药材而影响他药有效成分溶解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之类,用时应在他药煎好后置于药液中溶解。
◆冲服:散剂、丹剂、汁液,如麝香、三七粉、琥珀粉、珍珠粉、牛黄粉等可以不煎,用药液冲服。
服用时间也会影响疗效
煎煮中药材的过程中,需随时搅拌药液,才能均匀地煎出有效成分,避免将药液给煎干或煎焦了,但如果不小心把药煎干了,别不舍得丢弃,因为其中所含的糖类、胺基酸等均已遭破坏,整帖药几乎完全丧失疗效。
有些人不喜欢中药味,或是有些药比较苦,让人难入口,除非医师指示,否则不建议自行加糖服用,但可于服药后服用少量温开水以冲淡苦味。
一般来说,水药最好每天服药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在吃饭后 1 ~ 2 个小时左右服用,较不 *** 胃且效果较好;而如果是补气药,最好是早上睡醒时服用;若是补血药,则是以临睡前服用的疗效较佳。
服药的温度一般以药液温而不凉的时候服用最好,但针对寒性病症如风寒,则需要热服,若是治疗热性病症则视症状,可能需要冷服。
冲泡好,还是煎煮好?
◆花叶浆果类:冲泡无妨,但是要注意卫生,如寄生虫、虫卵之类问题。
◆根茎类:厚切比较不建议冲泡,但如有辗压过(如桔梗),则无这类问题。
◆果实种子类:比较建议熬煮,否则有效成分很难萃出。而且卫生条件若没有控制好,肠胃太弱的人没补到反而会先拉肚子。
◆黄耆+枸杞+红枣:
黄耆及红枣熬煮 5 ~ 10 分钟后,再加入枸杞煮 3 ~ 5 分钟即可。黄耆的茶饮类,建议午后少喝,补气作用较强,老人家容易影响睡眠或影响血压稳定。红枣不建议冲泡,因为它的皮厚且果实肉多具果胶,不易冲泡出有效成分。建议还是沸水熬煮过后较好,若是想节省冲泡时间,建议捏破再泡。
◆菊花+枸杞:
可以直接加热水当茶冲泡。
◆桂圆红枣茶:
熬煮后效果较好,时间约 10 ~ 15 分钟。桂圆性温,台湾制作过程多以烘焙干燥为主,性易偏燥,便秘、口臭、痔疮、衄血等热性体质者,慎服。
药材保存期限约 1 个月
选购中药时,应该先请教中医师,依患者的体质来开药,且同一种药物不宜服用太久,因为医师会随着症状的改善来调整药物。
经过炮制的药材,最好到有信誉、重视卫生、且具有合格贩售证明的中药房选购,多观察药材是否冷藏保存、配药的人抓药时有无戴口罩、手套。最保险的方法,可以请信任的中医师推荐中药房,并且千万不要选购来路不明的药品、偏方。
保存的时候,最好放在冰箱冷藏,并依包装标示的期限食用,若没标明日期,最好 1
水煎包的正宗做法和配方 水煎包如何做
1、下锅之后,包子中间要留有空隙。
2、先把包子底面煎黄再下面粉水,这时候一定要下热水,若是包子下锅后直接下面粉水,用冷水即可。
3、加水至漫过包子三分之一处即可。
4、喜欢大脆皮的,可以加面粉水,不喜欢的,直接加清水也可。
5、关火三两分钟之后再起锅,水煎包底部的脆皮更容易完整铲出。
6、具体煎制时间需要根据包子大小和火候来定,火一定不要大了,避免底面煳了里面还不熟。
7、用玻璃锅盖更便于观察锅内的情况。
1、生煎皮多用途粉(中筋粉)330g、水181g、糖6g、盐1g、酵母3g、泡打粉(增加口感没有或介意可不放)2.5g。
2、生煎馅猪肉(前腿或者五花为好)250g、水88g、盐3g、糖8g、料酒15g、生抽酱油10g、葱花适量、芝麻适量、鲜虾约24只。
3、腌虾调料白胡椒粉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
4、剁肉前,先把肉切成小块。
5、再将肉剁成比较细的肉糜状。
6、往肉馅内加入除芝麻油外的调料后进行打水(高汤更好)具体方法参看视频哦。然将调味好的肉馅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入味。
7、剥出虾仁加入少许盐,胡椒粉,略抓腌一下。
8、准备生煎皮的配料。
9、混合原料后揉成光滑的面团。
10、放入发酵容器,盖盖子防止表皮风干。醒发约半小时。(注意冬天适当延长,夏天适当简短醒发时间)。
11、醒发好的面团,均匀的分割20g每个。这样包出来生煎不会太大,不容易熟。
12、包馅之前再把肉馅配料里的麻油和葱末放入肉馅拌匀。
13、将小剂子,按扁,擀成中间略厚,四周略薄的生煎皮。
14、包入肉馅做成生煎包。
15、包好的生煎记得互相留点缝隙,不时用手团一团让包子立起来。包的速度要快点,不然先包的会发酵过度,所以就要尽快煎熟。
16、锅内刷底油。外面的生煎底下都是厚厚一层油,我家不喜泡在油里的生煎,所以用刷子刷一层就好,反正烤盘不会粘。油少也没事儿。喜欢油多可以倒一层进去,当然也很香。
17、锅热之后,将生煎一个个排入烤盘,至于是包子褶向上向下,生煎底部煎熟至金黄香脆后,加入水,水量约到生煎1/3高。
18、盖上锅盖焖一下。
19、一般水蒸干后生煎也基本熟了。出锅之前撒上香葱和芝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