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原文)
菜谱教程目录:
麻杏石甘汤组成是怎么样的?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化痰润肺(清除体内痰邪,滋润肺部)的作用。
麻杏石甘汤是一种中方剂,它来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痰热蕴肺的一个有效方剂。
麻杏石甘汤煎煮注意事项
一般煎煮的时候是先煮麻黄,因为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如果用生麻黄的话,这个麻黄碱的成分相对含量比较高,所以要先煮麻黄,然后煮的过程中去掉表面的泡沫,这里含有麻黄碱的成分相对比较多。之所以去掉这些泡沫,是因为麻黄碱可以造成心悸、胸闷等不适表现。
然后再将其他的药物同时放入锅内煎煮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将汤液倒在一个容器里。然后在锅内再添一些水,再煎煮15分钟到20分钟,将两次的药液混合后,再分2-3次服用。
麻杏石甘汤是谁创立的方子
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创立的方子。
这四味药是一个中药方,是我国方剂学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名方《麻杏石甘汤》,自东汉时期被后人称为医圣的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编著的《伤寒杂病论》,原方名为《麻杏甘石汤》。
张仲景(原名张机,约公元150年至154年-约公元215至219年),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张仲景因崇敬扁鹊而对医学心生向往,曾师从张伯祖。他厌恶官场,同情饱受疫病折磨的百姓。他为行医游历各地,仔细研究伤寒病症,并博览群书,经过几十年的收集整理和钻研,他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成为后世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作品: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麻杏石甘汤组成是什么?
麻杏石膏汤的组成如下: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一般用于治疗感受风邪,入里化热导致的反复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口渴等症,现代医疗一般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有上述症状的。但本方不适用于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
麻杏石甘汤的烹饪方法
材料:麻黄(去节)四两(9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锦裹)半斤(18g)。做法:上四味,用水七升(1.4L),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
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麻杏石甘汤
麻杏甘石汤详细资料大全
麻杏石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麻症集成》卷四。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
基本介绍
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主治,附方, 组成 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 主治 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 附方 名称:麻杏甘石汤
组成:为《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异名。见该条
名称:麻杏石甘汤
组成:为《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异名。见该条
名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用法:上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清宣肺热
主治:邪热壅肺,发热喘急,烦渴,汗出,苔黄,脉数。现用于肺炎、猩红热(烂喉痧)、过敏性哮喘等
名称:七味散
组成:洋参、茯苓、归身、木香、藿香、甘草、谷芽
主治:麻症因服寒凉太过,肺虚不生津液作渴
名称:五福化毒丹
组成:玄参、尖生、花粉、僵蚕、桔梗、瓜蒌、甘草、天冬、麦冬
主治:麻症汇期,胎热目闭,颊赤喉痹。毒丹红肿
标签: 麻杏石甘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