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煲汤文章正文

黄芩汤(黄芩汤的药物组成)

煲汤 2023年03月01日 01:05 223 菜师傅

菜谱教程目录: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5 利尿

黄芩汤中的黄芩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用黄芩煮水熬汤代茶饮用,可明显增加尿液排泄,对于小便不利,尿少的人群来说是很好的缓解治疗中药汤剂。

6 降血糖

另外黄芩苷还具有明显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少尿蛋白,因此服用黄芩汤对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具有改善和延缓作用。

7 止血安胎

黄芩汤还具有止血安胎的功效,适用于需要安胎的孕妇,以及产后出血的妇女饮用,但黄芪汤较为苦寒,若孕妇服用,需面诊就医,谨遵医嘱,不可自行服用。

8 黄芩汤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1、适宜人群

黄芩汤是用黄芩煮水熬煮制成的中药汤剂,归于清热类药剂,其主要药用成分为黄芩苷,服用具有解热生津、抗菌抗病毒、保肝护肝等功效,适宜体热、肠炎、胎动不安等人群食用。

2、禁忌人群

黄芩汤苦寒,对于自身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需禁服。另外黄芪虽然有一定的安胎作用,但孕妇服用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才行,千万不要擅自服用。

一味黄芩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本草纲目》卷十三引李杲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一味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2.5 一味黄芩汤的临床应用

附:

1 古籍中的一味黄芩汤

1 拼音

yī wèi huáng qín tāng

2 《本草纲目》卷十三引李杲方 2.1 方名

一味黄芩汤

2.2 组成

片芩1两。

2.3 主治

骨蒸发热,肤如火燎,咳嗽吐痰,烦渴,脉浮洪。风劳肤如火燎,重按不热,日西更甚,喘嗽,洒淅寒热,目赤心烦。

2.4 一味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1钟,顿服。

2.5 一味黄芩汤的临床应用

骨蒸发热: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燥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

古籍中的一味黄芩汤

《本草从新》:[卷一草部]黄芩

、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黄芩一两、煎服、本事方、...

《本草述钩元》:[卷七山草部]黄芩

洪。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此气分热也。宜泻肺。用一味黄芩汤。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愈。(濒湖)...

《杂病广要》:[内因类]骨蒸

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甚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

《校注医醇剩义》:[卷二火]肺火

本畏火,东垣治肺热如火,烦燥引饮而昼甚者,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金气分之火。先生因之,再加栝蒌、桑皮...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42.黄芩解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哪些人适宜食用黄芩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胃[2]、大肠、小肠经。

主治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物禁忌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扩展资料

其它作用

黄芩素10,20mg/kg 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黄芩煎剂4g/kg 灌胃,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有防治作用,可延缓白内障的形成。黄芩甙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其ID50 为1.81 × 10(-3)mg/ml。

黄芩甙150mg/kg 灌胃,对链黑霉素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但红细胞山梨醇含量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在动物体内也有抑制醛糖酶的作用,有可能用于糖尿病性并发症的防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细说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可抗癌降血脂

保胎的中药药方

当女性 怀孕 的时候,对腹中宝宝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保胎的 中药 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保胎的中药药方

寿胎丸出自《 医学 衷中参西录》,是非常有名的保胎安胎名方,很多 妇科 名家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运用,临床多有效验。

组成及用法

组成: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 ,真阿胶60克。

用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加减运用:气虚者,加人参60克;大气陷者,加生黄芪9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有寒者,加炒补骨脂60克;有热者,加生地60克。

功用

补肾 ,安胎, 肾虚 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安胎丸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 条芩各30克 白术(去芦)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半产者。

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更多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茶汤任下,日三服。妊娠宜常服之。

保胎金丹

【处方】生地4两,鳖甲4两,香附4两,当归2两,茯苓2两,元胡2两,白薇2两,藁本2两,益母2两,川芎2两,炒艾2两,煅赤石脂2两,丹皮2两,白术2两,青蒿2两,肉桂5钱,没药1两5钱,五味1两,炙草1两,沉香6钱,人参2两,黄柏4两。

【制法】白酒2斤,入锅内封口煮1小时,同前药共轧细面,炼蜜为丸重3钱,朱砂为衣,蜡皮。

【功能主治】胎前 产后 诸虚症,胎漏,流产,滑胎,产后虚弱,倦怠无力,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每次服1粒,1日2次。多服可除流产。

保胎安胎中药

1、 清热 安胎用黄芩

中医 妇科认为:“胎前宜清。”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 腹痛 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2、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 营养 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3、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性,既可 养胃 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食之,可常用 食疗 保胎法。

4、养血地、胶、芍、归身

母体的 血液 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如果孕妇血虚,最为影响胎儿,或见漏红之象,多为流产先兆。养血安胎法为临床最常用。主要药物有地黄、芍药、当归身、阿胶等。成方胶艾四物汤即以四药为主,既可养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故为临床所常用。十全大补汤能温 补气血 ,孕妇气血两虚者,每多选用之。

5、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 自然 牢固。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6、南瓜蒂和苎麻根,配合六法胎安宁

上述民间验方苎麻根糯米粥中,有的再加南瓜蒂同煮吃,收效更佳。临床医家常服用南瓜蒂和苎麻根与以上六法配合应用。成方泰山磐石饮为治疗屡屡滑胎即习惯性流产的安胎名方。综观全方用法,以上各法齐备,用的及时,其胎自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名符其实矣。

7、补肾仲、断、菟、寄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妊娠亟须肾气充足,胎儿易生长成熟。又谓“腰为肾之府”,孕妇肾虚,会出现腰酸,每当孕妇流产之际,必然腰酸、腹痛、出血三症并见。因此,补肾安胎一法是不可缺少的。常 用药 有菟丝子、杜仲、续断、桑寄生、山茱萸等。张锡纯的寿胎丸就是用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等药组成的,既可补肾安胎,又能强腰、止血,确为一首良方。

《伤寒论》笔记82| 急性肠炎—黄芩汤

一八六、“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鞭,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太阳少阳并病,胃不舒服,项强而头晕,绝对不要去攻下,因为有表证在,可刺大椎、肺俞、肝俞。当然也可以用处方,这里项强用葛根汤,少阳病或恶心、胸胁苦满用小柴胡汤,故可用上述两方的复方。

条辨归条辨,临证时要非常灵活运用,不要死板地套用条辨。

一八七、“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前面三八条辨介绍如果太阳证,病在表的时候,被误攻下或吃坏肚子,变成肠利是热利,用葛芩连汤。

这里是病人有太阳证:恶风、有汗、肌肉酸痛,同时兼有少阳证:往来寒热、恶心,被误下后下利,用黄芩汤。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劈。

用量及煎煮法:

黄芩3钱,炙甘草2钱,芍药2钱,大枣12枚。十碗煮三碗,去滓,白天温服一碗,晚上再服,半夜再一碗。

《伤寒》中会用到芍药:1、补阴不足,2、腹痛。胸满时必重用炽实,腹痛时必重用芍药。如果用错了,胸满时用芍药会更满,故治疗心脏病、气喘几乎不用白芍。

肠胃炎必用三黄,若在胃里用大黄、黄连,若到肠里用黄芩,再加炙甘草,因为炙甘草入小肠(小肠和心互为表里),在胃里用生甘草。

为什么白芍去腹痛? 腹部有很多静脉,白芍入静脉,下去把静脉收起来。白芍又能滋阴,下利时用,滋润肠壁。

“ 若呕者 ”,有恶心,加半夏生姜。生半夏和生姜两味组成小半夏汤,专门止呕,去恶心。生姜解生半夏毒,制半夏即是用生姜和生半夏一起煮后炮制而成。用制半夏不需加生姜,但力量不及生半夏加生姜。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劈,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一本作三两)

用量及煎煮法:

黄芩3钱,炙甘草2钱,芍药2钱,大枣12枚,半夏5钱,生姜二三片,十碗煮三碗,去滓,白天温服一碗,晚上再服,半夜再一碗。 肠胃的药大多是六小时吃一次。

这两个处方都有腹痛,是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也是热利,大便臭;葛芩连汤没有腹痛,只是下利,大便很臭;下利不痛不臭则是寒利了,吃什么拉什么,是肠胃没有蠕动,用桂枝人参汤,里面加很重的白术去湿,干姜温肠。以上便是三种下利处方的区别。

总之, 热利 兼有一点表证,或纯热利没有表证也没有腹痛,用葛芩连汤;如果热利而且兼有小腹痛用黄芩汤;如果热利有小腹痛兼有呕吐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连黄芩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黄连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黄芩汤

1 拼音

huáng lián huáng qín tāng

2 处方

黄连6克 黄芩6克 郁金4.5克 香豆豉6克

3 功能主治

清热化浊。治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

4 黄连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5 备注

温热,燥病也;其呕,由于邪热挟秽,扰乱中宫而然,故以黄连、黄芩彻其热,以郁金、香豆豉宣化其秽。

6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古籍中的黄连黄芩汤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五苓散。经以喘而汗出脉促者。(邪气内攻)葛根黄连黄芩汤利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外邪壅盛)麻黄杏仁...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汇方

白头翁汤,即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也。葛根黄连黄芩汤干姜黄连黄芩汤黄连汤黄连阿胶汤葛根连芩汤甘草...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

白头翁汤,即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也.葛根黄连黄芩汤 干姜黄连黄芩汤 黄连汤 黄连阿胶汤29.葛...

《医宗己任编》:[卷七西塘感症(中)]感症变病

五苓散。经以喘而汗出脉促者。(邪气内攻)葛根黄连黄芩汤利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外邪壅盛)麻黄杏仁...

《伤寒附翼》:[卷上]太阳方总论

标签: 黄芩汤

菜谱知识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9915号 站长QQ:20169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