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煲汤文章正文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方歌)

煲汤 2023年03月01日 19:45 413 菜师傅

菜谱教程目录:

吴茱萸汤做法

吴茱萸除了可以用作中药外,还可制作成汤品补品食用。其中主要的原料油吴茱萸6克、防风、桔梗、干姜、甘草、细、当归各3克、干地黄9克 。

制作方法主要是将以上几种材料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吴茱萸汤主要的功效作用有养血温经散寒。大多数女性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都可以食用。

吴茱萸汤要煮多久?

一般是7升的水煮至还剩两升左右就可以了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6克、防风、桔梗、干姜、甘草、细、当归各3克、干地黄9克 。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7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煮法】煮两次,头煎水覆过药2~3厘米,二煎水覆过药即可,大火煮开,再小火熬20~30分钟,二煎煮开后再熬15~20分钟,把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煮药前可用水泡2~3小时,就着泡药的水头煎

【功用】吴茱萸汤养血温经散寒。

【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茱萸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茱萸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用药禁忌

10 《千金翼》卷十九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1 《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

11.1 方名 11.2 茱萸汤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功效 11.5 主治 11.6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1.7 附注

12 《医心方》卷十一引《深师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3 《医心方》卷九引《小品方》

13.1 方名 13.2 茱萸汤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3.6 附注

14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14.1 方名 14.2 茱萸汤的别名 14.3 组成 14.4 主治 14.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4.7 用药禁忌 14.8 附注

15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竹林女科》卷一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8 《杨氏家藏方》卷七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8.6 附注

19 《易简方》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0 《得效》卷五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1 《普济方》卷三五五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普济方》卷三五六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3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幼科金针》卷上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茱萸汤

1 拼音

zhū yú tāng

2 茱萸汤的别名

木瓜汤(《医心方》卷八)、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3 处方

吴茱萸6克 木瓜(切)12克

4 功能主治

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6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7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7.1 方名

茱萸汤

7.2 组成

食茱萸(炒)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

7.3 主治

脾心痛兼吐水。

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午间、临卧各1次。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 《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方》 8.1 方名

茱萸汤

8.2 组成

山茱萸半两,当归(切,焙)半两,五味子半两,山芋半两,黄耆(锉,焙)半两,芎藭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白术1两,独活(去芦头)2钱,酸枣仁(微炒)2钱,木瓜(去皮子,焙)半两。

8.3 主治

肝脏邪气,两胁胀满,筋脉拘急,痛连小腹。

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大枣2个,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2次。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9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9.1 方名

茱萸汤

9.2 组成

吴茱萸1升,甘草2两(炙),干姜2两(炮),蓼子1把,乱发1两(烧),桂心2两。

9.3 主治

霍乱转筋不止,乃疼痛欲入腹者。

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3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

9.5 制备方法

上切。

9.6 用药禁忌

忌生葱、海藻、菘菜、生冷粘腻。

10 《千金翼》卷十九 10.1 方名

茱萸汤

10.2 组成

吴茱萸2升,半夏1升(洗),生姜1斤(切),芍药3两,桂心3两,大枣20个(擘),人参2两,黄芩2两,甘草(炙)2两。

10.3 主治

男子虚热寒冷,妇人寒劳气逆,及胸腹苦满而急绕脐腹,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脐四边坚,悸气踊起,胃中虚冷,口中多唾,或自口干,手足烦,苦渴湿痹,风气动作,顽痹不仁,骨节尽痛,腰背如折,恶寒,大呼即惊,多梦。

1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枣极沸,乃纳诸药,煮取4升,每服8合,日3次。

11 《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 11.1 方名

茱萸汤

11.2 茱萸汤的别名

木瓜茱萸汤、木茱汤

11.3 组成

吴茱萸6升,木瓜2颗(切)。

11.4 功效

下气除湿泄毒。

11.5 主治

脚气毒气上攻心,手足脉绝;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喘急,风湿胳膊,腰脚不能举动。

11.6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3升,煮取3升。分3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进1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

11.7 附注

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木茱汤(《奇正方》)。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木瓜汤”。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三因》卷三)。

12 《医心方》卷十一引《深师方》 12.1 方名

茱萸汤

12.2 组成

茱萸1升,黄连2两,附子1两,甘草1两,生姜3两。

12.3 主治

霍乱呕吐,水药不下。

1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13 《医心方》卷九引《小品方》 13.1 方名

茱萸汤

13.2 茱萸汤的别名

吴茱萸汤

13.3 组成

生姜3两,半夏3两,桂心3两,吴茱萸3两,人参1两,大枣30个,甘草1两(炙)。

13.4 主治

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

13.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纳白蜜5合,分3服。

13.6 附注

吴茱萸汤(《千金》卷十八)。

14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14.1 方名

茱萸汤

14.2 茱萸汤的别名

当归汤

14.3 组成

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14.4 主治

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14.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14.6 制备方法

上切。

14.7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14.8 附注

当归汤(《千金》卷十三)。本方方名,《千金》(注文)引作“吴茱萸汤”。

15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15.1 方名

茱萸汤

15.2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生姜(切,焙,微妙)半两,豉(微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15.3 主治

寒疝,来去腰腹攻痛。

1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酒少许,同煎7分,去滓温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6.1 方名

茱萸汤

16.2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干)5两,乌梅半两,犀角屑2两,升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16.3 主治

中水毒,手足指至肘膝下冷。

16.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生姜2枣大(拍破),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3次,夜1次。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 《竹林女科》卷一 17.1 方名

茱萸汤

17.2 组成

熟地黄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吴茱萸(滚水泡)1钱,人参1钱。

17.3 主治

妇人五旬以后,而月经血去过多,热随血去,冲任伤损,为漏为崩,腹痛寒热者。

1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18 《杨氏家藏方》卷七 18.1 方名

茱萸汤

18.2 组成

当归(洗,焙)3钱,干姜(泡)3钱,肉桂(去粗皮)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吴茱萸1两(汤洗7次)。

18.3 主治

肠胃虚寒,泄泻不止。

1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8.6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普济方》)。

19 《易简方》 19.1 方名

茱萸汤

19.2 组成

槟榔2两,橘红1两半,茱萸1两半,木瓜1两半,紫苏1两半。

19.3 主治

脚气上攻,中满气急,更有下元虚冷,并尊年气虚之人,素有上壅之患,服补药不得者。

1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加生姜10片,水煎服。

20 《得效》卷五 20.1 方名

茱萸汤

20.2 组成

吴茱萸(洗净)不拘多少。

20.3 主治

脾泄。老人肾虚,水土同化。

2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白水煮,去滓,入盐少许,通口服。

21 《普济方》卷三五五 21.1 方名

茱萸汤

21.2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3分,桂1两,细辛1两1分,当归2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21.3 主治

产后肺寒及咳嗽不已。

21.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7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2 《普济方》卷三五六 22.1 方名

茱萸汤

22.2 组成

椒叶、橙叶、茱萸叶。

22.3 主治

妇人数日不产, *** 已冷,无药甚窘。

2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浓煎汤,可下手,则和脐腹人门处皆淋洗。即刻气温,血行遂产。

23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23.1 方名

茱萸汤

23.2 组成

诃梨勒皮2两,当归(炒,切)2两,黄连(去须)2两,干姜(炮)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

23.3 主治

脓血痢。

23.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 《幼科金针》卷上 24.1 方名

茱萸汤

24.2 组成

吴茱萸、川椒、甘草、苍术、橘核、大茴香。

24.3 主治

疝气有卵翼偏坠者。

24.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河水煎数沸,入罐内熏洗。出汗。连浴45次即愈。内以五苓散加防风、丹皮治之,外以本方煎汤熏,汗出即安。

2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25.1 方名

茱萸汤

25.2 组成

茱萸根1两,地榆根1两,蔷薇根1两。

25.3 主治

月蚀疮。

2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煎至2升半,去滓,温洗疮,冷即止,1日洗23次,敷以他药。

25.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古籍中的茱萸汤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四脚气门]香港脚冲心附论

(出活人书)专治香港脚冲心。脏腑虚惫烦闷。木瓜茱萸汤治香港脚攻心闷绝。脚冷头痛。木瓜(切片曝干一两...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七]少阴经证治四十七条

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常氏云。可四逆汤、甘草干姜汤。(金匮方)又曰。病患脉阴阳俱紧。反...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注】呕逆之气上冲于胸,胸中气实,则不受...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利。猪苓汤。后部不利。调胃承气汤。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尤〕胸中。阳也。呕而胸满。阳不治而阴乘...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与吴茱萸

吴茱萸汤证特点:

Ø        「吃了饭才吐」

Ø        作用于中焦、下焦

Ø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干呕,吐涎沫,头痛

 

二四三、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三 0 九、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三七八、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Ø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Ø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很多「吐」的症状,是有事没事都乱吐的,像小柴胡汤证的话,不吃饭也会吐。可是吴茱萸汤的症状是「平常没事,但吃了饭,就要吐」。所以,这里的食谷欲呕它本身就是一个辨证点,可以跟很多其它的吐区分开,「吃了饭才吐」,这是一个特征。

属阳明也。这个属阳明也,历代的很多注家都有意见:「吴茱萸汤是厥阴的药,怎么会是属阳明?」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这么苛求。张仲景他〈阳明篇〉写到这么多次「阳明」,「阳明」常常在张仲景的语感,就是表示「消化轴」──这个病是在消化系统的病──我们这样想就好了。

吴茱萸这味药,我们先讲最大概的部分:

    吴茱萸,基本上它的药性是辛热的,归经是归在厥阴肝经,这个药它是走肝经的。男人的疝气或是女人的子宫发炎──男人的疝气先不讲──女人的子宫发炎,属于阴症的很多,这时候吴茱萸就是一个会用到的药,它可以通这整条的足厥阴肝经。(阴性的子宫发炎)它的药性是辛热的,在我们现在说的所谓「破阴实」的药物里,吴茱萸破阴实的效力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像附子,还分心在补阳气,吴茱萸它是「只专心在破阴实上」,效果是非常顶级的。(吴茱萸:强力破阴实)

我们今天放眼望去,阴实的人非常多,所以吴茱萸简直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好朋友。我觉得对很多现在的妇女而言,妇女之宝已经不是四物汤了,只要你会用,妇女之宝是吴茱萸啊!好多妇女病在今天都牵涉到吴茱萸了。古时候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人很阴实。

吴茱萸vs.附子

附子这个东西,如果单纯去煮汤的话,它吃起来就像洋芋一样,没什么味道的。可是吴茱萸的味道就是又呛又辣的,有的人也说它有一股「臊」味,喜欢的人说是咖啡味,不喜欢的人说它是臊臭、有一股苦臭味。然后它又辛辣辛辣的,它的这个辛辣味,我们说本身就是容平气的调性;而它的树,据说树皮不是褐色的,而是绿色的;吴茱萸又长在它的树梢头。绿色的一棵树、长在树梢头的果实,臊味又重……大概这样可以确定它是钻到肝经去的了。入肝经的容平之气,就可以打掉肝经里头的一些不好的东西。

当然,它的作用点不是只在肝,以肝脏为中心轴的整个消化系统它都还可以治得到;用在少阴病,也治得到肾功能衰竭。

吴茱萸这个药的「特质」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九九重阳要登高对不对?登高的时候要把吴茱萸插在地上或佩在身上。这个东西实在是好,古时候的神仙故事说,有个神仙叫费长房,有一天跟他徒儿说:「你们家快要大祸临头,你们在九月九号那天要赶快从家里逃走、到山上去,然后,身上绑吴茱萸、登高喝菊花酒。」这个徒儿照做了,当天回到家里一看,唉唷!果然家里的什么猪、狗、牛都死光了……就是瘟疫来了,他们在山上用吴茱萸把它挡下来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相当正确」的「象征符号」意义的,怎么讲啊?吴茱萸这个药,最厉害的就是「破阴浊之邪」,或者要说「袪湿浊之痰」也可以。而且它的走势,是从上往下压的。

阴气、阴浊的湿痰这种东西,本来照道理说是会往下掉的。可是,有时候这些东西也很厉害,它会沿着身体往上爬,它在身上爬着爬着,当这些阴邪,包住、缠住你的阳气的时候,就会出现吴茱萸汤证。

阴浊之邪这样爬上来的时候,如果我们用吴茱萸这味药,一吃下去,它就立刻把这些东西跟身体分开、然后往下打掉,是很强的一味药;同时又可以顺便通肝经。

但「通肝经」这个效果,我不要特别去强调它,因为吴茱萸不是补药,它是破阴药、专心破阴的破阴药,所以吴茱萸的副作用,例如吃了之后眼睛发干、人燥燥的……这是常有的,我们接下来会讲到。但,即使有这些副作用,它的药性还是真的太好了。

附子会比较走气,吴茱萸因为它味道重,所以作用在阴的部分就特别多。

吴茱萸汤的辨证:不是热也会烦

    你如果要以用药的路数,来看吴茱萸通肝经这件事的话,你说一个人有头顶痛,这是厥阴头痛对不对?用乌梅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这些都是厥阴药,用了都可能有效,你说「那这时候到底要用什么?」看症。

Ø        如果你是头顶痛又胃酸上逆,这是吴茱萸汤;

Ø        头顶痛又「肚子很饿,可是饭到面前又觉得不那么想吃了」,这是乌梅丸;

Ø        头顶痛又手指冰冷、脉弱到快要把不出来,这是当归四逆汤。

这些都是入厥阴的药方,使用上我们抓主证就可以了。

吴茱萸汤证的主要结构,是「浊阴上逆」这件事情,湿冷湿冷的东西在中焦这里,从肝堆着堆着,堆到脾胃去,这个湿浊之气在这里盘踞着之后,阳明病的这个消化轴会出问题。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湿冷的东西堆积在这个地方,你不吃的时候,阴邪它平常不作乱──阳邪很会到处跑,阴邪不太会──所你不吃的时候它不作怪,一吃东西了,身体要消化这些东西,阳气就动了,当阳气要动的时候就不行了,阳气被这些浊阴之气绑住、压住,动不了,所以就只好把食物吐掉了。

吴茱萸汤的这种特征,通肝经这个就不用讲了,比方说我们桂林本讲到「肝脏结」的时候说的两胁痛、脉沉而结,肝脏的脉已经沉下、去而且纠成一坨,这个用吴茱萸汤没问题。腋下痛、大便难,这个是我们之后会教到的条文,也不太有问题。

我要说的是,桂林古本卷十一里面有一条讲的是少阴病的吴茱萸汤证,它是什么主证?呕吐、拉肚子、手脚冰冷而烦躁欲死,「一个人烦到不行」,吴茱萸汤证的这个特征,实在是很好用!

一个人热盛会烦,这个我们都知道对不对?可是你不要忘记,一个人的阳气被阴邪所纠缠的时候,更会烦!所以前面有学喝了桂枝汤「反烦不解者」要刺风池、风府对不对?这是阳气无能摆脱阴气的纠缠,这个时候更加会烦。辨证点方面,少阴病的那个吐、利或者手脚冷都还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烦躁欲死。

但,病人可不会直接跟你说「我烦躁欲死」哦,他会说「我痛苦得要命!」、「我觉得我快不行了!」,你也可能是看到病人在床上翻滚挣扎、坐立不安,这些都要认得出来。

如果一个少阴病的病人的主证之中同时有「手脚冰冷」加「烦躁」,你不必管他有没有吐、利、头痛、有没有大汗,吴茱萸汤开下去,几乎都会对。如果不是感冒,而是杂病的话,这个「手脚冰冷」加「烦」的辩证点,也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有效。

我觉得我自己都好会制造吴茱萸汤证,有人在攻击张仲景这一条,说:「吴茱萸这个药,是厥阴药,『少阴病』有什么好烦躁欲死的?这为什么要算到少阴病?」我说,以我制造吴茱萸汤证的方法来讲,它的确可以算到少阴,怎么讲呢?要制造这个少阴病的烦躁欲死要怎么制造?你只要刚感冒的时候,还在桂枝汤、麻黄汤证的时候就吃肾气丸,马上拉到少阴,这个病的阳邪跟阴邪都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你的人就只好在床上挣扎翻滚、烦躁欲死啊!很好制造的。所以基本上拉进少阴或是拉进厥阴都是可以的,肾气丸三阴都入嘛。

如果是体质本来就湿气很重的、痰饮很多的人,得了少阴病,真武汤能去水、四逆汤能去寒,可是这些汤都不去湿痰!残余的湿气、痰饮,在少阴病的时候,往往会发成吴茱萸汤证的。

卷十一之100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个也很重要,呕吐这个东西,比如说小柴胡汤的主证,有呕而发热、呕而心烦……但是为什么要特别讲到「呕而胸满」呢?其实我们可以说呕吐这个动作,是会损耗人的胸中大气、伤胸阳的,这个人的阳气本来就已经被阴浊之邪纠缠不清了,一吐之后,阳气更少,阴浊之邪是不是更能窜上来?所以吐完之后,不但不松反而更紧,虽然我这样讲,有一点曲解原文,原文是「以胸闷为主,兼且呕吐」的意思才对,但这样「看吐了之后更胸闷」,就蛮好抓吴茱萸汤的主证了。

卷十一之101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那个「涎沫」是我们有时候干呕的时候涌上来的那种酸酸、咸咸的大量的口水,那个口水就是吴茱萸汤证啊!如果你平常就是会干呕的时候,嘴里一堆这种口水的人,那这根本可以说在体质上就是吴茱萸汤证的体质。

有些人的这个「吐涎沫」,是在那个人不是很有意识的状态下,可能是睡醒了之后整个枕头上一大滩口水的,这是吴茱萸汤证。再加上头痛的话,主证就更好抓了。

这种种的阴浊之气包裹住阳气的问题和症状,种种加在一起,现代人的疾病能打到多少?很多哟。

一般的头痛,可以用袪风、通经络的药去治对不对?但是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袪风、通经络没有办法。

吴茱萸汤证头痛的这个阴浊上逆,一定要把底下肝脏的阴实挖掉,这个头痛才能收掉,它的特征是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偏头痛长年不愈,你可能要问他「痛起来什么感觉?」他如果说「痛得我好想去撞墙!」想撞墙是「烦躁」,这就可以用吴茱萸汤了;「痛得我坐立不安!」这也可以,只要有那种烦躁的感觉夹杂在里头,就可以。

或者是,问他「会不会头痛的时候想吐?」如果会,就最好,那这就是很完整的吴茱萸汤证了,头痛和泛恶心都会在一天之内出现的,打很就很准。也可以加一点半夏。主证差不多这样抓。

但各位要知道,这种头痛,如果去看西医,普拿疼拿来当糖吃也不会好啊!止痛药吃到最后都要止痛药上瘾了,但头痛还是

茱萸汤组方

1,原文〈伤寒论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方二十九。

吴茱萸(洗,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309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八。

吴茱萸(一升)人参(二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原文《伤寒论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十八。

吴茱萸(汤洗七遍,一升)人参(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六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4,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八)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九)

标签: 吴茱萸汤

菜谱知识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9915号 站长QQ:201690762